【寻访河北大工匠】李坦:用智慧筑牢城市生命线的开“路”先锋

来源:米乐m6    发布时间:2024-12-17 21:11:51  提示:点击图片可以放大

  李坦,中国雄安集团基础建设有限公司安全总监。2003年参加工作以来,始终深耕铁路、公路、房屋建筑与市政设施建设工程建设一线,先后参与建设大连北良港、洛湛铁路、石太客专、哈齐客专等一大批基础设施工程,曾获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二等奖两项、全国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二等奖、省级工法证书2项,发明专利证书1项,实用新型专利证书3项,获得甘肃省职工优秀创新成果奖4项,多次荣获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表彰,参与编制雄安新区作业规程2项。由于在雄安站开通工作中的突出贡献,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授予他“火车头”奖章,他荣获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先进个人。2022年,他参与的雄安站项目被评为“国家优质工程金奖”。到雄安工作以来,他致力于打造“妙不可言”的基础设施,筑牢安全韧性的城市“生命线”,和未来之城一起“拔节生长”。

  李坦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干练。他个头不高,言语不多,可当提起雄安新区的管廊、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,他就开始滔滔不绝了。言语中流露着自信和从容,目光中透出坚毅和睿智。

  “我们一定要把全过程、全生命周期的建设管理做好。”在大河片区建设现场,李坦不厌其烦地对部门的同事们讲路基管控要点,讲路基施工中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的施工标准,讲回填土质量把控的重点。他带着大家徒步看现场、查图纸、讲安全,边说边顺着步行梯走下基坑。“现场‘十必查’工作一定要落实到位,针对时间、空间及管理上的‘孤岛’开展全覆盖、无死角检查。”李坦嘱咐大家。

  二十年如一日,李坦坚持不懈开展工艺探索和技术革新,一步一个脚印地破解基础工程建设领域的各种难题,在雄安新区大规模建设中彰显出追求卓越的恒毅匠心。

  2019年,李坦入职中国雄安集团基础建设公司。公司“坦诚、温暖、担当、进取”的浓厚干事创业氛围让他意识到,要倍加珍惜参与“千年大计”建设的机会,必须得做出不一样的成绩来。

  在李坦的“成绩单”上有这样一串数字:一座高铁站、15km管廊、7km地下通道、5km隧道、一座互通桥、14km的道路、一座地下广场、一座停车场……一份责任心使得他对建设现场有着某种不一样的感情。

  “2020年,雄安新区拉开了大面积建设的序幕。为了确认和保证雄安高铁的开通,昝岗高铁片区约3平方公里范围内集中了30多家实施工程单位,短短的9个月时间内要完成近80亿元的投资项目。项目密度高、交叉干扰多、协调难度大、安全风险高、工期异常紧张,工作强度和压力都超乎想象。”提起当年雄安高铁站周边基础设施建设,李坦自豪地打开了“话匣子”。

  “我从‘控规’入手,整理建设目标,审图纸、查现场、细调研,搞清楚为什么建、建什么、为谁服务、困难在哪里,从而分清主次,找到了昝岗‘一盘棋’的最优下法。”李坦说,“项目建设中全过程采用BIM技术,大力打造5G+边缘计算智慧工地,利用BIM的集成化可视化优势,在现场运用智能放样机器人、无人机等设备和倾斜摄影技术,分阶段、多角度收集数据模型,对施工作业全过程实时监测。”

  开工第一天,李坦就住到了工地,与参建单位朝夕相伴,从此工地成了他的工位、现场成了他的宿舍,他像钉子般牢牢地“钉”在建设一线。

  对此,与李坦共同奋战过的部门员工刘朴和记者说:“‘片区有事找李坦’成了大家的共识,而且他一定会尽心去办,事情未办理完绝不收兵。为了合理分配施工资源,他要求所有项目明确统一管理、统一处理、统一办理的原则,营造了良好建设氛围。”李坦每天带着大家徒步看现场,爬高下坑,经常弄得满身土。一次摔伤后背造成软组织损伤,本需要休息,可他硬是坚持着第二天又到了现场。家在陕西的他,一整年才回了4次家……

  李坦秉持公司“干成事才是硬道理”的理念,啃下了多块“硬骨头”,高质量完成了雄安高铁保通任务,新区唯一的“火车头”奖章获得者就是对他工作最好的褒奖。

  2023年底,公司又接到了一个艰巨的任务——昝岗的绿化提升工作。雄安站是雄安新区最重要的城市名片,其周边的园林景观打造就显得很重要,让各方来客一到雄安,就可以感觉到雄安新区扑面而来的现代化新气象。这对修了半辈子道路的李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“干什么学什么、缺什么补什么,一定要把园林造景学懂弄通。”于是,他查资料、打通理念,深研工艺、学习做法,博采众长、反复研磨。

  “当时我详细研究了雄安站西广场的效果图,意识到7棵造型松是点睛的元素,每一棵都有每一棵独特的造型。效果图有了,现实中有没有,我们是心里没有底的,必须要眼见为实。我记得腊月二十六,我们先去的保定周边苗圃考察,包括易县、涞水等地,选了一批树后按效果图的位置做了摆放,总感觉形似神不似,达不到设计的基本要求。”李坦说,腊月二十七中午,得知山东泰安有造型松基地,一行人便马不停蹄地赶到了泰安市。在泰安市一天半时间,把大大小小的苗圃场都看了,从2万多棵树里选出6棵形神兼备的造型松。可是5#树始终没能达到满意。由于已到除夕,苗圃都不再营业,李坦只好心有不甘地回了家。年后上班第二天,就又踏上了找树的行程,终于在山东莱芜找到那棵让他心心念念的迎客松。

  设计的同志都说,这7棵树的效果已经完全超出了他们的想象。一圈走下来,让李坦也感触颇深:“凑合了事难以成事,精益求精才是正道,要在扑面而来的现代化新气象上下功夫,在一张张效果图中探索‘雄安标准’,我想这就是工匠精神吧。”

  “预计瞬时降雨量大,汇水口附近积水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排出,存在安全风险隐患。”盛夏雨季,运营人员向李坦反馈。李坦迅速组织大家雨中到现场查看。设计人员说:“瞬时降雨量太大了,周边约500平方米的雨水都是往这个汇水口汇集,大约20分钟左右可以排完积水,属于正常现象……”没等说完,李坦就打断了发言:“20分钟会出多大问题?车辆在这里打滑怎么办?大家碰一下想法,怎么能快速排出这些积水。”

  紧接着,设计、施工、运营人员开始现场“头脑风暴”,随着加大排水横坡、增加汇水点位等建议被一一否决,增大汇水点过水面积、采用平立结合方式快速排水方案脱颖而出,设计人员当即验算增大尺寸数据,运营人员现场制作试验件立即做试验……随着积水顺利快速排出,又一项令运营人员头疼不已的问题得到顺利解决。

  “类似这样的情况不止一次,众多设计的具体方案的实施,极大地提高了设施的实用性与美观性。通过将设计与运营更好地结合在一起,雄安新区‘妙不可言’的基础设施逐步由愿景走向现实。”30岁的员工刘文举感慨地对记者说,“李总年纪也不小了,他的运营思路比我都超前。”

  在与员工的攀谈中,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,李坦聚焦“新型城市基础设施运营服务商”身份定位,充分的发挥公司“建管运一体化”优势,创新提出“运营前置、设计延伸”的理念,开展全过程、全生命周期复盘优化活动,在满足功能的基础上提升设施的实用性与美观性。

  管廊、道路传统运营多靠眼睛看、耳朵听、鼻子闻的人工巡检模式,而雄安新区是魅力之城、创新之城、未来之城,如何摈弃传统运维观念、让数智化赋能运营工作,是李坦一直在思考的问题,并且在实践中摸索、创新,与公司团队打造“视频全覆盖、物联全感知、远程全调度”道路管廊智慧运营模式,实现了道路管廊运营工作可感知、可预判、可处置,“我们充分的发挥雄安新区数字城市底座作用,搭建道路、管廊智慧运维平台,通过新区‘视频一张网’平台,实现道路、管廊两个平台的联动,同时与城市计算中心实现数据共享,通过‘线上调度+线下巡查’相结合,实现地上地下一体化调度。”

  李坦说:“数智化运营就像人的器官一样,要组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,比如说视频监控就像人的眼睛,我们将道路管廊视频全部接入新区‘视频一张网’平台,植入智能算法,就像为道路管廊装上了‘千里眼’‘智慧脑’,既能看又会算。物联网、环境监控、可燃气体报警等16个专业子系统物联感知就像人的鼻子,多维感知廊内环境参数,再通过集成到管廊系统中,实现通风、消防、照明等系统联动。而运维平台就像人的大脑,要把各个器官捕捉反馈到的信息做综合分析处理,只有这样,才能更好地实现一体化的调度指挥,才能真正迈入新时代运营。”

  谈起智慧运维工作,员工马永君说:“公司运营部平均岁数33岁,年纪最小的毕业生仅23岁,且大部分都是从建设板块直接转入运营板块,面对运营底子薄、经验少的难题,李总总是那么乐观,时常鼓舞我们:不懂我们大家可以学、不会我们大家可以练,我们要充分的发挥建管运一体化的优势,没有人比我们建设者更了解道路管廊。”李坦带头组织大家学运营规范、办专业技能培训、现场比武练兵、定期复盘总结,将自己在实践中总结出的心得体会丝毫没有保留地传授给大家。短短一年的时间,公司运营部已成长为一个“想干事、能干事、干成事”的专业运营团队,守护新区道路、管廊运营安全。

  “请速速离开!请速速离开!”10月17日,在大河片区市政道路管廊建设现场,当记者踏入施工安全线内,施工机械上的高音器立即发出报警。

  “该机器应用了我们研发的‘两个半径’机械设施安全监控系统,设立电子围栏,设置‘防外来人员入侵’和‘指挥监管责任’两个预警半径。通过摄像头识别,感知到不相关的人员靠近时现场会有高音器示警,防止相关人员靠近高风险区域;指挥人员一旦离开,系统会立即提醒司机、指挥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。”李坦介绍说。

  记者了解到,当前新区新项目在起重机、挖掘机等大型施工机械已广泛配备,现场无论是安全员、操作司机还是作业人员,都对这套新系统竖起了大拇指。“起初我认为这套设备只是表面工作、装装样子,但是没想到起到了这么大的作用,司机操作更踏实,管理人员指挥更加精确,工人干活也更加放心了!”大河片区管廊三标的项目经理朱奇深有感触地说。

  对待安全生产工作,李坦有着敏感的职业嗅觉。“我们持续开展风险盲区大辨识大讨论活动,通过辨明安全管理盲区和短板,实现扫盲区、解盲点,全辨识、无死角;持续实施扫码有奖举报制度,开展安全质量人人查、天天学、周周讲、半月评、月月比系列活动;在‘半月评’安质专题会上,相关责任人也要上台亮亮相、出出汗,穿透班组到作业层,打通安全管理的最后一米。”李坦说,“只有坚持动真碰硬抓安全、寸步不让保质量,保持高压态势,才能确保安全形势稳定。”

  “要忙而不盲。”李坦经常这样嘱咐自己的队友,并且带领大家编制市政道路、桥梁、管廊、管线等工程实体验收标准,深入开展混凝土不开裂研究、回填实施工程质量研究、钻研管廊“不漏水”课题项目等破解工程难点、堵点。在他的悉心指导下,公司已汇总编制包含模板工程、混凝土工程、回填施工、防水施工、水稳填筑等30余套良好实践经验收集图册。他手捧这些沉甸甸的图册,如数家珍。他说:“不积跬步,无以至千里。只有不间断地积累,步步为营,才能向着‘未来之城’阔步向前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