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座城市叫“七丘之城”却不是罗马拥有百年历史的升降机

 成功案例     |     来源:米乐m6    发布时间:2024-06-23 01:06:02

  即便是小学历史的启蒙时期,都会讲到大航海时代的光辉事迹:麦哲伦环球航行,达伽马到达印度,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。这三个人中,哥伦布生于意大利,靠西班牙女王的支持出海,其余两位都是葡萄牙人。伊比利亚半岛上的两个国家在15-16世纪扬帆起航,殖民地遍布美洲大陆。要知道,能够支持这样的远航,最起码要有足够的经济实力。可为何今天的葡萄牙只偏安南欧一隅,还位列欧洲“四大穷国”之一呢?

  1755年11月1日,葡萄牙遭遇了一场大地震,虽然当时没准确的测量地震的仪器,但后人从史料上推断出地震高达9级!这是人类史上破坏性最大、死伤人数最多的地震之一,死亡人数高6-10万,地震后随之而来的火灾和海啸几乎将整个里斯本毁灭。从此,葡萄牙一蹶不振,昔日的辉煌与传奇,只残留在代代相传的故事中,和年久失修的断壁残垣里。

  虽然我在里斯本只有短短的两天时间,却爱上了这座城市。和罗马一样,里斯本也有个“七丘之城”的称谓。顾名思义,城市建造在七座山丘之上。她的魅力就在于她的古老与破旧,如今的衰败掩藏不住曾经的辉煌,就像葡萄牙的国粹法多(Fado),充满悲切哀怨的歌声在吉他的伴奏下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抒情气氛,使人感受到甜蜜的忧伤。每转过一个街口,呈现在眼前的永远都是惊喜与赞叹。

  我在里斯本的住宿选择了里斯本Rossio火车站二层的一家青旅。省钱只是原因之一,葡萄牙的青旅可是鼎鼎大名。世界上的排名前十位的青旅里,葡萄牙就占了三家,其青旅文化早已炉火纯青。加之城市道路起伏不断,我可不想拉着箱子爬45度的陡坡。

  火车站对着的这个不大的广场建于1884年,为的是庆祝葡萄牙于1640年脱离被西班牙的统治恢复独立,所以命名为“光复广场(Praça dos Restauradores)”。1886年广场中央建起一座高30米的方尖碑,从这里往西北方向就是里斯本最宽阔的自由大道(Avenida da Liberdade)

  火车站二层通往圣佩德罗观景台,是俯瞰老城区的绝佳地点。从一侧看出去的罗西奥广场(Rossio Square)是里斯本绝对的中心,也是城市里一片低洼地。广场北侧是建于1840年的仿希腊式的玛丽亚二世国家剧院(Teatro Nacional D. Maria II),中央矗立着佩德罗四世纪念碑,两侧各有一座喷泉。

  观景台另一侧紧挨着一座修道院,是里斯本一处著名的历史建筑——卡尔莫修道院(Convento do Carmo),由国王若昂一世的将军努诺·阿尔瓦雷斯·佩雷拉(Nuno Álvares Pereira,1360-1431)于1389年主持奠基。他不仅出资修建,还在1404年将大部分财产捐赠给修道院。为了表明了自己的虔诚,1423年竣工后他也入住修道院,从此两耳不闻窗外事。修道院是1755年里斯本大地震最好的见证,大部分建筑倒塌,只留下了回廊,超过5000册图书丢失,如今从外面还能看见哥特式教堂的拱顶和立面。

  为了纪念大自然给人类带来的这场浩劫,葡萄牙决定不再修复它,基本保留了原来残破的样子。1836年受创较小的回廊经过修正成了国民警卫队司令部,1864年修道院部分被捐给葡萄牙考古学会,如今是卡尔莫考古博物馆(Museu Arqueológico do Carmo)

  看着修道院屋顶残存的肋架,不由得暗自遗憾,也只能从修道院残破的外表,去想象航海帝国曾经的辉煌。

  从观景台望出去,里斯本的建筑依地形起伏而建,层层叠叠堆在一起却也别具特色。为便于交通和运输,葡萄牙人修建了“升降机”连接起上下城区。说是“升降机”,实际上的意思就是行驶在山坡上的有轨电车。随时代的发展,升降机退出了人们的生活,彻底沦为了旅游景点。

  虽然我不太喜欢那种“没坐过升降机就等于没来过里斯本”的说法,但搭乘升降机穿梭于老城中,也是不可多得的一种体验。

  连接起罗西奥广场和圣佩德罗观景台的就是一部著名的升降机,入口掩藏在街道中,极不起眼,等待乘坐的游客已经排起了长队。它的学名叫做“格洛丽亚升降机(Elevador da Gloria)”,直译为“荣耀升降机”,于1885年10月24日正式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。起初由水力发动,第二年改为蒸汽发动,1915年改为电动至今。木质的车厢一次至多只能乘坐二三十名游客,一路上行265米到达上城(Bairro Alto)的阿尔坎塔拉的圣伯多禄花园(Jardim/Miradouro de São Pedro de Alcântara)。2002年这台升降机被列为“国家历史古迹”。

  在这条街道上行驶的升降机有两部,上下对开。两车错车的时候司机和乘客还会向对面的车辆打招呼。

  我登上了升降机,向高处驶去。别看这么陡的道路,车厢底部加装了特殊的底盘将其抬平,在里面一点也感觉不到倾斜。

  等游客下去才看清这个车厢,很像北京前门大街上行驶的“铛铛车”,木质的车厢两侧是复古的座椅,上面还有把手供站立的乘客使用。

  里斯本中心低洼区域叫Baixa区,宏伟的宫殿广场,庄严的各种建筑,好看的拼花街道,一片橘红色的屋顶,非常有特色的手工小店。如果想在一个街区里同时体验繁华和宁静,这里是不错的选择。圣胡斯塔商业街(Rua de Santa Justa)穿过这一区域,连接起罗西奥广场和毗邻特茹河的商业广场(Praca do Comercio)。

  沿着这条街走到尽头,一座“电梯”矗立于眼前。它是里斯本唯一一座直上直下的升降机,同样通往圣佩德罗观景台所在的街区。

  建于1898年的升降机学名叫做圣胡斯塔升降机(Elevador Santa Justa),高45米,由出生于波尔图的葡萄牙工程师Raoul Mesnier du Ponsard设计建造。由于这位工程师的父母都是法国人,还曾有“谣言”说他是埃菲尔铁塔的设计者Alexandre Gustave Eiffe的学生。的确,如果从升降机的宣传照片上看去,冰冷的铁架确实和埃菲尔铁塔有点相似,有这样的讹传也不足为奇。

  1902年7月10日,升降机正式对外开放,1907年,升降机由原来的蒸汽驱动改为电力驱动,同样在2002年被评为国家历史古迹。

  升降机夏季开放时间为7-23点,来此看里斯本夜景也是个不错的地方。不过要排很久的队,建议早来。只不过我去的时候不巧,整个外立面都在维修,被幕布和脚手架裹了个严实,难怪我在它下面还找了半天。

  升降机有两个机笼,基本也是同时上下一起运行,复古的轿厢可比行驶在路上的“铛铛车”宽敞了不少,四周都是木质座椅,最多可承载20名乘客,里面可站可坐。升到30米的上层出去就是Chiado区的卡尔莫广场(Largo do Carmo)。

  如今已经非常困难想象,1755年的大地震到底给里斯本带来了怎样的灾难,但至少葡萄牙人民在大地震后还能制造出如此令人惊叹的机械,其能成就航海帝国也就不足为奇了。虽世界上许多国家都保留了有轨电车,但大多都是现代化的车体,只有在里斯本能清楚看到老古董般的有轨电车穿梭在狭窄的街巷中。漫步于Baixa区,叮叮当当的电车转过街角,时光仿佛穿梭回了百年前的岁月。

  环球旅游达人,旅行体验师、自由撰稿人、嘉宾主持。已只身旅行过五大洲近50个国家,200余座城市。